<rp id="jdd9r"></rp>

<th id="jdd9r"></th>
<li id="jdd9r"></li>
    <tbody id="jdd9r"></tbody>
    <li id="jdd9r"></li>

    
    

    <rp id="jdd9r"><object id="jdd9r"></object></rp>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精品資料 最新講座 傳媒知識 考研經驗 考研心路 傳媒名校
        我要投稿

        TOP

        傳統媒體怎樣與微博共生
        2011-12-02 23:03:29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 作者:閆文平 楊剛 【 】 關注度:7013 評論:2
        分享到:
            伴隨著web2.0技術的興起,微博異軍突起,當曾經被傳統媒體壟斷的新聞信息被更多手機載體、網絡載體和公眾增量再傳播時,傳統媒體需要增強發展意識,積極吸納微博的傳播優勢,利用微博傳播平臺提高自身的傳播能力與水平,以營造適應時代和公眾的傳播生態。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微博用戶數量的增幅已高達208.9%,從2010年年底的6311萬增長到了1.95億,成為用戶增長最快的互聯網應用。談及微博的優勢,一方面,在傳播信息上它具有零門檻、便捷和實時的特點。只需輕點鼠標或者觸動手機屏幕,每個人都可以進行現場記錄、發議論、曬心情,每個人都可以是傳播者和接收者,發布渠道的方便,為即時信息的實時傳播提供了保證,微博成為名副其實的一種“自媒體”。

          另一方面,微博在傳播信息上具有互動、裂變和再傳播能力強的特點。微博的互動功能使公眾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評論功能進行反饋,或者可以利用轉發功能予以擴散,信息如同原子核發生裂變一樣得到迅速傳播,并形成公共議題。這種互動、再傳播在尋求新聞事實真相上表現更為獨特,一個信息源曝出某個事件的冰山一角,真相可能還蒙著面紗,熱心的網民就會充分發揮力量補充有關事件的其他信息,在短時間內形成熱點議題,事件的真相逐漸清晰。2011年關于中國紅十字商業分會、郭美美事件的網絡傳播同樣是典型案例。

          當然,微博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表現出了明顯的局限性。微博字數限制在140字,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傳播,信息的發布取決于用戶的自律,很多信息在發送過程中未經加工,如果再加上各種利害關系,則可能成為虛假信息和謠言的滋生地。

          筆者認為,微博的出現挑戰了傳統媒體的信息發布,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微博真的是傳統大眾傳播媒體的終結者嗎?如果傳統媒體能夠積極地與微博進行互動互補,使二者的媒介融合度進一步提高,二者定會共生共榮,還會創造新的傳播生態。

          事實上,一些傳統媒體已經在主動適應媒介形態的發展,接受微博并將微博作為傳統媒體的助力者。英國天空電視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諸多國外傳統媒體都在推特開通了微博,將其作為獲得動態信息的媒介工具。國內的傳統媒體也鼓勵記者編輯開設和利用微博,到目前僅新浪微博上經過認證的媒體官方微博總量已經達到近2000家。

          首先,微博可以成為傳統媒體獲取新聞線索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當下,有很多明星、企業家等新聞焦點人物都是微博使用者,他們的言行隨時可能構成新聞,這樣微博就成了新聞富礦,微博大大拓展了記者的新聞來源。

          其次,傳統媒體要使用微博加強輿論定向引導!稛熍_日報》采取“微博—博客—報紙—iPhone銀鈕”發布方式,先將最新信息及主要觀點發布在《煙臺日報》官方微博上,隨后將全文發到官方博客上,與網民互動。次日,信息和評論見報后,又借助集團iPhone手機平臺打造的“銀鈕”發到新聞用戶端上,從而實現從報紙到網絡及手機的立體傳播。

          再次,傳統媒體要利用微博輿論促進媒體事件解決,進而奠定專業媒體的價值。如果某事件只在微博中傳播,其影響有限,而經由傳統媒體的協作、共鳴,則會進一步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促進事件解決。
        363
        Tags:微博 責任編輯:殺出個黎明
        】【打印繁體】【投稿】【收藏】 【推薦】【舉報】【評論】 【關閉】 【返回頂部
        上一篇微電影:為品牌講述一個鮮活的故事 下一篇新浪啟動內容營銷案例評選活動 ..

        論壇推薦圖文

        相關欄目

        最新文章

        圖片主題

        熱門文章

        推薦文章

        相關文章

        熱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