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文針對2014年3月1日發生的云南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襲擊事件,通過研究《京華時報》和《新京報》對此事的報道,運用比較內容分析法來表現兩家報紙的差異及其差異的原因。兩家報紙對此事的關注則從3月2日一直持續到3月8日。固本文收集到了這段時期內所有關于昆明事件的相關報道,并從報道內容、報道篇幅、報道圖片、篇幅分布、版面分布來進行分析研究。
之所以選擇這兩家報紙,主要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新京報》和《京華時報》都側重于北京地方報道,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新京報》是由光明日報和南方日報兩大集團組辦,而《京華時報》則是人民日報旗下,通過比較這兩家報紙,還可以研究南北方報紙報道的區別;
ƒ近幾年來,有學者專家研究《新京報》發展模式和《京華時報》發展模式,并做出對比,所以有一定的研究和比較價值。
《新京報》
《新京報》關于昆明事件的報道共有文章18篇,圖片16張。
一、報道內容
人心恐慌 |
1篇 |
涉案事實 |
4篇 |
國家政府(反恐信心、領導講話、國家反恐) |
9篇 |
嚴懲、譴責 |
3篇 |
小人物 |
2篇 |
二、 分布情況
日期 |
3月2日 |
3月3日 |
3月4日 |
3月5日 |
3月6日 |
3月7日 |
3月8日 |
文章分布 |
2篇 |
5篇 |
5篇 |
1篇 |
7篇 |
2篇 |
1篇 |
版面分布 |
第3、14版 |
第1、2、5、6、8版 |
第1、2、6、16、18版 |
第3版 |
第7、9版 |
第9、22版 |
第16版 |
圖片分布 |
1張 |
3張 |
6張 |
1張 |
2張 |
2張 |
1張 |
《京華時報》
《京華時報》關于昆明恐怖襲擊事件共有報道20篇,圖片21張。
一、報道內容
涉案事實 |
|
2篇 |
國家政府(11篇)
|
專家評論 |
1篇 |
政協會議默哀 |
3篇 |
國家反恐層面 |
1篇 |
領導講話、指示及決心 |
6篇 |
譴責 |
|
1篇 |
小人物 |
悼念活動 |
3篇 |
小人物專訪(親身經歷) |
3篇 |
二、分布情況
日期 |
3月2日 |
3月3日 |
3月4日 |
3月5日 |
3月6日 |
3月7日 |
3月8日 |
文章分布 |
2篇 |
7篇 |
6篇 |
1篇 |
1篇 |
1篇 |
2篇 |
版面分布 |
第2、11版 |
第1、2、4、5、6、8、17版 |
第1、2、4、5、15、16、17版 |
第20版
(整版) |
第3版 |
第12版 |
第2.、16版(整版) |
圖片分布 |
5 |
8 |
8 |
1 |
1 |
1 |
1 |
正文分析
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各個媒體都對其進行了詳細報道,本文只從《京華時報》和《新京報》兩家媒體來進行報道分析。
一、首先從報道內容進行分析。
1、據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兩家報紙的報道內容在“國家政府”方面的文章都占了比較大的比例,原因無疑是兩會召開的敏感時期,國家政府首先必須表態進行維穩,對于在兩會召開期間的敏感事件必須做好公關,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如3月3日,《新京報》頭版刊登了“習近平:依法嚴懲暴恐分子”,還有政協委員的發言,如《新京報》第8版“政協發言人:昆明事件令人發指”;3月3日,《京華時報》頭版“習近平:將暴恐分子氣焰打下去”等等文章。
除此之外,兩家報紙都刊登了政協開幕為遇難者默哀的報道,其中《新京報》共有此類文章2篇,圖片1張;《京華時報》3篇,圖片1張,主要體現了“生命高于政治”。對于新聞媒體來說這一點是做得很好的。
2、報道內容中還有一欄為“涉案事實”,《京華時報》關于事件事實報道共有2篇,《新京報》則有4篇。媒體報道最重要的原則是客觀,即使是在災難性事件報道中也應該如此。而且,這一點也體現了南北方報道的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