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沒課,我可是特意在家里等你們的!贝覀冏ê,黃教授這樣笑著說,作為一位系主任,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照顧”我們這些未出茅廬的記者,讓我們心里不禁有了一種暖暖的感覺,我們的采訪就是在這樣一種溫馨中進行的……
半路“掌門”
雖熱愛文學,但黃家雄兒時的理想卻是當工程師。他覺得,工程師是一個受人尊敬又有很高薪水的職業。然而情感最終戰勝了理智,在1972年大學恢復招生時,出于對文學的偏愛,理工科成績優秀的黃家雄最終選擇了文科,成為了武漢師范學院(湖北大學前身)中文系的學生。此后的十余年時間,黃家雄留在湖大中文系協助教研室教寫作課。
1992年,接到人文學院安排,黃家雄調至新聞系任系主任,而此前他幾乎沒有接觸過新聞學的內容。相較其他高等院校學新聞或傳播學出身的新聞系系主任,黃家雄可算得上是半路“掌門”。不過,黃家雄并沒有把中文出身看成缺陷,相反的,他利用自身的特點,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記者:您到新聞系之前,該系的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黃家雄:湖北大學新聞系是1987年經教育部批準建立的,開始是招的新聞?粕,1990年開始正式招收本科生,1998年我們系設立了新聞學碩士點。
記者:中途轉入新聞系任主任,就專業方面來說有沒有給您帶來什么困擾?
黃家雄:基本沒有,F在高校教新聞的教師有兩種,一種是新聞本專業出身的新聞教師;另一種是其他學科——比如說中文——轉行的,不論學新聞或其他文科,對于教師來說,靠的是學科基本功,要尋求鄰近學科的融合貫通。
記者:中文功底使得您在教學上有什么優勢嗎?
黃家雄:知識結構合理可以發揮學科優勢,用文學方向研究新聞,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從教學角度,恰當的引用中文學科方面知識,可以突破孤立的新聞學,使知識、理論得到深化;從寫作上來說,兩者都注重社會生活內在的、深層的體驗,都要經過思想的磨難。
記者: 您覺得自己是成功的嗎?
黃家雄:作為轉行來說還比較順利,成功還談不上。成功的學者應該有很多學術性、標志性的著作。
其實早在1994年,黃家雄編寫的《新聞寫作結構與技巧》就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了,此后,他又編寫了《紀事體新聞技巧五章》和《雜文創作論心稿》,同時每年他都有多篇論文在《新聞前哨》等新聞理論性刊物上發表。
“每天都有事”,這是黃家雄的工作狀態,F在,他以校內工作為主體,一般不參加會議,“要保證校內工作的正常進行”。談到工作態度,黃家雄說:“工作一定要搞好,一定要有責任感,在高等學校講臺上要對得起知識分子的良心和良知,這是對于中國知識分子精神的綿延發展,也是發揚光大,人要講貢獻、有作為,不應趨于平庸”。
對于自己系主任的工作,黃家雄認為,教學班子是一個整體,團結很重要,要懂得謙讓,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二位,他作為主任更應該以身作則。在系里有人把他稱為“和事佬”,他覺得沒有什么,團結的氛圍讓他覺得很安心,只有安心了,教師的教學工作才能做好。他說:“為人師表要有好的影響力,成為‘無聲的倒影’,這是我的行為規范!
“為國家培養優秀的新聞人才”
記者: 身為系主任,您對自己的學生有什么要求?
黃家雄:大學學習應該掌握兩個部分,一個是基礎理論知識,另一個是社會實踐。任何知識都是立體的、有框架的,理論上的任何一個缺陷都會使得知識體系無法很好的構筑,所以我要求學生擴展知識面,要學哲學、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知識。至于社會實踐,我們原來是關起門來讀書,具體實踐放在工作以后;現在的用人單位不是把大學生作為“準記者”來用,更多的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文字工作光靠一張嘴巴、一支筆不夠,還要靠一種內在的功夫,一種對社會生活內在、深刻的體驗。
記者:您的學生動手能力怎么樣?
黃家雄:還可以,通過這幾年就業形勢和用人單位的反饋,對我們的學生都還比較滿意。我們鼓勵學生們用平時學習期間的周六、周日或節假日實習,多發表作品,提高自己的思維、表達能力,為畢業找工作積累資本。
記者: 實際工作中有哪些困難?都是怎么解決的?
黃家雄:首先是辦學資金,使教學受到限制,F在我們的新聞攝影、電視新聞的教學工作都是由一個人擔任的。第二個是教師結構,還不是太合理。理論提升有難度,引進人才的難度相對大,沒有好的教師,就很難把學生留在課堂上。對于這些困難,學校一直是很支持我們的,我們會在畢業生中引進一些比較優秀的,再一個就是到別處挖人才,這也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
記者: 您對工作的追求是什么?
黃家雄: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不僅我本人,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這樣。我們有責任在教學中有前瞻性。我們不僅要培養微觀上的、技術性的寫匠,更要向前看對外參與國際競爭。
黃家雄給學生成立了一些研究小組,探討學術問題,把社會調查內容也參與其中,他覺得,老師和學生之間重在產生一些思維的碰撞。黃家雄沒有什么特別的愛好,晚飯后的活動就是散散步,而常常轉著轉著就到了學生宿舍。去學生的宿舍轉一轉,跟大家聊聊天,這一看似平常的舉動無形間促成了師生關系的無比融洽。
“珍惜和用力才使自己有成就”
記者: 可以談一下您的家庭生活嗎?
黃家雄:我的妻子和兒子都是市天然氣公司的,在家里我們都稱她為“帶工資的全職保姆”。家庭管理嘛,是共同的,雖說我對家務表現出了熱情和關心,但我在家里只能算是“第三把手”,積極參與吧。
記者: 您跟孩子的關系怎么樣?
黃家雄:我自認為教育子女還是很負責任的,但是呢效果不太盡如人意。我們這一代人比較重學習和讀書,對子女的教育也是一樣。兒子對我還是有意見的,他常常說我的教育是傳統家長式的,并且帶有棍棒和恐嚇。(笑)
后來自己當老師以后,讀了一些教育心理學,也感到中國傳統教育在很多時候是無效的,應該根據不同心理階段進行不同的教育。
記者:您對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狀態滿意嗎?
黃家雄:基本過得去吧。生活算是達到了小康水平,現在這個工作的氛圍很好,也適合做學問,在這種環境中人就.特別有動力。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自信,但是自信過高就會造成失落。人的欲望不能超過自身現有的環境、地位,追求欲望要著眼于現實,應該要有一種基本的滿足感。
記者: 對于未來還有什么規劃?
黃家雄:還有兩三年就退休了,時間要抓緊。爭取每年做7到8篇學術論文。課題方面,要進一步探討,讓研究生吸收導師思維,將它進行延續,爭取能讓他們出成果。
“做學問還可以,扎實不平庸,是個規矩做學問的人”,這是黃家雄希望達到的境界!跋M谝院蠡仡欁约旱臍v程覺得沒有愧對人生,每個階段所給的時間都珍惜了、用力了。珍惜和用力才使自己有成就!边@是黃家雄所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