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雄(1949.5-),湖北武漢人,畢業于湖北大學,文學學士,中共黨員。曾任湖大文學院新聞系系主任,新聞學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1975年始擔任教學任務,先后主講《新聞采訪學》《新聞寫作學》《新聞評論學》等本科課程,開設《新聞寫作研究》《新聞評論研究》等研究生課程,教學效果優秀。
黃家雄教授
黃家雄教授曾主持新時期黨報宣傳的改革與創新研究,發表《用社會責任和時代智慧敲擊時代繃的很緊的琴弦》《中國先哲的生態智慧》《湖北電視品牌文化發展戰略》《三維新聞人才培養》等近百篇學術論文,出版《新聞寫作結構與技巧》《紀事體新聞技巧五章》《雜文創作論新稿》《新聞評論傳播力研究》等學術專著。
黃家雄著作《雜文創作論新稿》、《新聞評論傳播力研究》
黃家雄著作《新聞寫作結構與技巧》、《紀事體新聞技巧五章》
開拓者:半路“出家”,觸類旁通
出于對文學的偏愛,理工科成績更優秀的黃家雄在1972年全國大學恢復招生時最終選擇了文科,成為了武漢師范學院(湖北大學前身)中文系的學生。此后十余年間,黃家雄留在湖大中文系協助教研室教寫作課。1992年,根據人文學院安排,黃家雄調至新聞系任系主任,而此前他對新聞學的內容接觸甚少。相較于其他高等院校學新聞或傳播學出身的新聞系主任,黃家雄可算得上是半路“掌門”。不過,黃家雄并沒有把中文出身看成缺陷,相反的,他利用自身的特點一邊自學新聞學理論,一邊摸索新聞教學,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子。
當被問及跨學科對于新聞的研究有何幫助時,黃教授談到,新聞學還是一個年輕的學科,而漢語言文學的底蘊更深厚、歷史更悠久。中文的視角、思維、理論,可以為新聞學提供幫助!坝袝r我也會用中文的視野去研究新聞。某個單獨的學科,已經有人系統地研究了,缺乏的是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
跨學科的知識汲取和扎實的實踐教學背景,使得黃教授的目光越過新聞學捕捉到了更廣闊的學科融合契機:一如地域學,在研究一個地方的新聞時,要從人文、地理兩方面進行考察,從當地的角度探尋它的特性和價值在哪里;又比如說哲學,能幫助學生運用辯證思維,思考問題就會深、準、透。還有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許多學科都可以為新聞學提供幫助。黃教授熱切地總結,不管做科研或是做學問,都要注重多學科交流、融合。某一門學科單打獨斗,知識面就比較窄。他表示學識“要厚一些、廣闊一些,思維也會精到!
談及讀書一事,半生筆耕的黃家雄教授有其獨樹一幟的方法和理念,即:一撒網、二聚攏、三擴大!笆紫纫砰_,廣泛地閱讀;其次是收攏,收攏以后要形成對某個問題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它的表達,也就是寫;第三,如若在寫的過程中碰到問題,便撒開,看其它的書,然后再集中到某一個點!秉S教授鼓勵學生看任何書都要與興趣相結合,“學問只有基于興趣才能長久地做下去,一定要重視輸出過程。輸出的過程其實也是一次思考的歷練。很多問題的解決都是在嘗試用文字表達的過程中實現的!
“那讀書筆記呢?也屬于您說的表達輸出嗎?”對此,黃家雄教授說,“那還是不一樣的,讀書筆記更依附于所讀的書籍,表達更注重于自我創作,自己做的讀書筆記時不時還要拿出來翻一翻,閱讀一下,也不是說要強制性的把自己做的讀書筆記背下來,但是看多了自然就潛移默化,把自己做的讀書筆記內化了!
耕耘者:教育為根,知行合一
在擔任新聞系主任時,黃家雄堅持在管理的剛性和柔性結合中鼓勵師生自我感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他用知行合一的方式把對全系師生的鼓勵和要求如春風化雨般滲透到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即所謂“潤物細無聲”,而非時時刻刻把管理掛在嘴邊。
據新聞傳播學院胡遠珍老師介紹,黃教授善于用幽默的方式化解教學疑難問題,以活潑俏皮的語言來引導教育學生,可謂是良苦用心。令胡老師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是黃家雄教授將湖北省新聞獎的部分參賽作品搬到課堂上,讓學生結合所學課程理論進行課堂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以此考察學生能否把課堂上的知識融入進自己的思維方式,并且具體運用到對新聞作品的鑒別上!皩⑿侣剬W理論知識結合新聞作品來進行分析,更能強化對新聞作品的理解!辈饺胄訅蟮暮h珍老師憶起當年黃教授的教學理念,嘴角浮現出一抹欽佩的笑意。
黃教授一直遵循“教學一體化”的原則,強調科研和教學絕對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輔相成的。他認為,做好教學首先要把科研做好。做科研是要研究一些重要的理論及一些比較前沿的問題,也正是通過這種研究,才能夠真正地理解教學中的一些問題。當真正地理解相關理論之后,才能夠更好地向學生們進行講授,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黃教授認為,學生應該用能力來取得大眾的認同,他教導學生們不要眼高手低,要憑本事說話,“墻內開花墻外香”!凹热徽驹诹巳咧v臺上,就要傾盡自己所有去幫助學生學習成長!秉S教授的每一次授課都是激情飽滿、斗志昂揚的,從授課狀態就可以看出他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及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
湖北大學老年工作簡報第80期刊登了一位2010級的學生的回憶文章,“印象中,黃老師的課還是到課率最高的課程之一,大家似乎都覺得沒有理由翹掉黃爺爺如此‘辛苦’的一堂課。即使在課上聽聽他嘮叨,記點小筆記,也覺得這會是一種‘高等私塾學堂’的體驗!北M管如此,黃教授仍然表示感到遺憾,直到退休自己也未能學會PPT等新媒體授課手段。
作為一位“耕耘者”,黃教授雖然已經退休,但是他的心卻始終牽掛著新聞教育的發展,關注新聞學相關的熱點問題,并將這些問題與學術結合,從而更好指導年輕一代的人。
三尺講臺育桃李,這樣一位耕耘者,用情懷滋潤,培養了無數優秀的人才,也為中國新聞學教育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教師。
守望者:心系湖大,恩情常駐
黃家雄教授的求學、工作階段都是在湖大度過,風風雨雨的四十多年與母校攜手走過,對學校的情感之深不言而喻。
黃家雄教授在校內舊圖書館前留影(2000)
如今,懷揣著對教學崗位的熱愛,退休后的黃家雄教授受聘擔任學校教學督導員。在湖大教4樓的人文課堂里,學生們經常會看到一位頭發花白的老教授坐在教室里,雙目炯炯有神地認真聽課,不時做下些筆記,并在課后和課程教師進行討論交流。據教授《新聞學寫作》的張萱老師介紹,自從她接手這一門課后,黃教授每學期都會來聽一節課,誰也不知道他是哪一節課過來,但這個“傳統”延續了將近十年。
談起對新聞傳播學院教師的評價,黃教授表示通過擔任教學督導員,橫向了解到老師們普遍對三尺講臺有一種敬畏感,對待教學盡職盡責。新聞傳播學院的老師們有干勁,教學活潑,知識傳授面廣,課堂信息量也非常豐富。新聞傳播專業與當下瞬息萬變的信息相關聯,學科特性決定了老師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緊跟時代熱點,適時更新教案。黃教授說:“我講課時,即使教案早已背得滾瓜爛熟,每次上課之前也仍會將講義翻個兩三遍,并將自己參加省級評選的報紙、電視新聞獎作品以及近期社會熱點事件、科研方向融入其中!彼D以精心設計的教案抓住“課膽”,提升課程的時效性和生機感。
對于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黃教授認為他們思想活躍且勤奮扎實,在校內能系統性地學習知識,并結合對問題的研究與思考;利用假期到媒體鍛煉,參加社會實踐,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令人欣慰。在采訪中黃教授詢問團隊成員的課表安排,了解新聞傳播專業最近的課程設置,并詢問學生的住宿環境,言辭之間無不透露著關懷。
盡管已經退休,黃教授仍然心系學生,在學校開展的“為退休老教師送報紙”志愿服務活動中,黃教授對青年學生提出了幾點建議,他認為新時代青年學子要擔負起國家命運、家庭命運、個人命運,要珍惜青春,不荒廢每一節課,充分利用在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學理論并且多進行專業實踐,無論是哪個方面,要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長”。
前年,校內某公眾號上發表過一篇采訪黃教授的推送,一名學生寫下了這樣飽含感激之情的話語:“黃爺爺,新聞評論的啟蒙老師。有空回學?赐蠋,還想聽他講‘治大國若烹小鮮’、去沙湖邊拔草的故事!睂儆谛侣勗u論課的記憶,一直留在那名學子的心里。
從學校到具體的專業,從老師到具體的課堂,黃家雄教授用自己的方式去關注湖大的建設、守護師生的成長。在其位,謀其事,鞠躬盡瘁,爭當學科領頭人;身已退,心不老,灑盡余暉,傳師道于沙湖畔。
走訪后記
對黃家雄教授的最初印象從一通電話開始,電話那端的聲音洪亮有力,讓人絲毫感覺不到是在與年近七旬的老者對話。黃教授耐心告知家的地址后,叮囑路上注意安全,讓我們倍感親切。
黃家雄教授與走訪學生合影
初見黃教授時,他身穿白藍條紋的T恤,一條深藍牛仔褲,非常精神,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請進,請進,不用換鞋了,在沙發上隨便坐就好了!秉S教授數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投入科研教學工作,養成出的嚴謹之風早已成為一種刻入骨髓的習慣。得知我們到來,他早已在家做好了準備工作:整理出了自己的學術手稿擺放在桌子上,以供我們參考。
在訪談過程中,黃教授的老伴也和我們拉起了家常,滔滔不絕地講起黃老和他的學生們。黃教授出身杏林世家,更是將教師這個職業進行了傳承和發揚,如今已是桃李滿天下。黃老及夫人講起與學生之間的趣事,以及二人在教導學生時,“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角色,讓我們聽來忍俊不禁。依依惜別之際,黃老和夫人又把我們送到門口,目光里有老一輩“湖大學人”對年輕學子的關愛,也有育人者對受教者的殷切盼望。這種關切和期許讓我們倍感溫暖,也深感接過新聞接力棒的責任重大。
完成初稿后,我們將稿件交給黃教授指點,第二天便得到的稿件回復。從字詞到標點,只要有不妥之處,黃教授都用紅筆一一圈點標注出來,還在一旁寫下來他自己的修改想法。當得知需要提供一些照片給我們時,黃教授便查閱了新聞傳播學類專業的課表,一天后趁著到校旁聽指導帶來了照片,同時又送給了我們兩本他的著作。
走訪黃家雄教授及本文成稿過程中,得到了通識教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等有關領導和老師的大力幫助,同時還部分參考了童威學長撰寫的《黃家雄:以身立業以心筑學》一文,在此一并表示誠摯的感謝。
文/通識教育學院“學子訪學人”
團隊成員:
2017級新聞傳播專業羅哲
2017級新聞傳播專業黃心
2017級新聞傳播專業王曦玉
2017級新聞傳播專業吳思琪
2017級新聞傳播專業方倩
2017級新聞傳播專業羅金風